• 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案例(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题目有哪些)

    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案例1.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题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研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研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研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2.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案例:(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研究研究问题: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现状。实地调查:对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实验研究:选择两所小学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实施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对照组中实施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体育兴趣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实验组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和体能方面的发展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体育价值观和运动习惯方面的发展优于对照组学生。研究结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研究研究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如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的理论和实践现状。实地调查:对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的现状和问题。实验研究:选择两所小学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实施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对照组中实施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体能发展情况的变化。研究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体能方面的发展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心肺耐力、速度、力量和柔韧性方面的发展都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体能健康指标方面的发展也优于对照组学生。研究结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能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能的发展。(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研究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理论和实践现状。实地调查:对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现状和问题。实验研究:选择两所小学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实施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对照组中实施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研究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情绪、行为、认知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自尊、自信和抗挫折能力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学生。研究结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4)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研究研究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如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的理论和实践现状。实地调查:对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的现状和问题。实验研究:选择两所小学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实施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对照组中实施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变化。研究结果:实验组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方面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综合运动技能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准确性、熟练性和灵活性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学生。研究结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具有积极的影响。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5)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研究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影响如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理论和实践现状。实地调查:对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现状和问题。实验研究:选择两所小学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实施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对照组中实施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实验组学生在运动习惯养成方面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坚持运动、享受运动和热爱运动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运动习惯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学生。研究结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运动习惯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6)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研究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如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现状。实地调查:对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现状和问题。实验研究:选择两所小学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实施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对照组中实施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情况的变化。研究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体育价值观形成方面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体育的教育价值、健康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学生。研究结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2023-12-20 体育课堂教学 对照组工作总结 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张荣华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作者】张荣华作【页数】194【出版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2.09【ISBN号】978-7-5650-5420-4【价格】68.00【分类】群众体育-社会服务-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张荣华作.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2.09.图书封面:《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内容提要:我国已从过去的数量扩张模式进入高质量发展模式,如何推动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并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本书力争厘清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影响因素的结构以及各因素间的影响机制,为质量理论参与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全过程夯实基础。全书围绕“如何实现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这一核心主题,从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参照国内外公共体育服务实践得失,基于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影响因素结构与机制研究结果,设计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改进策略,从而解决“怎么办”的路径问题,为体育事业相关组织和部门提供参考。...

    2023-12-12 epub mobi azw3哪个好 世界秩序 基辛格 epub mobi

  • 个人工作总结结尾幽默一点(个人工作总结结尾)

    1.强调责任、检查和管理的重要性。2.没有示例文本。3.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主要介绍主要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新的努力方向。4、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做了哪些贡献,体现你工作的价值。5.所以你应该写几点:你对职位和工作的理解;2.你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3.你是如何努力工作的,你用头脑解决了哪些问题。6.即使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说明你是如何通过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4.在未来的工作中,你需要提高或丰富哪些能力或知识?5.喜欢从上级那里主动工作的人。7.你需要为自己范围内的一切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供你参考的准备工作如下:总结,即对一段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评估和分析,分析成就、不足、经验等。8.总结是一种应用写作形式,涉及对已经完成的工作的理性思考。9、总结的基本要求:1。摘要必须包括对情况的概述和描述,有些相对简单,而另一些则相对详细。10.2。成就与不足。11.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12、总结的目的是肯定成绩,找出不足。13.成就是什么,有多大,在哪些方面,是如何取得的;应明确说明缺点的数量、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14.3条。经验教训。15.为了便于今后的工作,有必要分析、学习、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形成理论知识。16.总结注意事项:1。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成绩,不要减少缺点。17.这是分析和吸取教训的基础。18.2。组织应该清晰。这句话流利易懂。20。它应该是详细和适当的。21.有重要的方面和次要的方面,在写作时,突出重点很重要。22.摘要中的问题应分为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和详细问题。23.摘要的基本格式:标题2。正文开头:概况和总体评价;概述并总结整个文本。24.主题:分析成绩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25.结论:分析问题,明确方向。26。签名和签名日期。...

    2023-05-31

  • 创文工作总结及整改措施(创文工作)

    1、ldquo创文rdquo是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ldquo创文工作rdquo就是指创造全国文明城市的一系列工作计划的实施hellihelli全国文明城市(城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区)。3、文明城市(城区)称号是反映城市(城区)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点评:...

    2023-03-08 创文全国文明城市宣传信息 创文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是什么

  • 课堂教学技能》张凌洋,张学敏,谢欧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课堂教学技能》【作者】张凌洋,张学敏,谢欧编【丛书名】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学系列教材【页数】337【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07【ISBN号】978-7-5697-0868-4【价格】58.00【分类】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参考文献】张凌洋,张学敏,谢欧编.课堂教学技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1.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课堂教学技能》内容提要:结合现代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新理念,立足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基于学生“学”的立场和教师“教”的立场,将内容分为九章。第一章着重介绍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一般理论;第二章探讨了基于教师教学素养的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体态、教学语言、教学板书、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第三章为基于设计层面的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分析技能、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以及教学策略的设计技能;第四章为基于环节层面的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的导入、过渡和结课;第五章为基于方法层面的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技能、课堂问答技能与课堂演示技能;第六章为基于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技能,着重介绍了实验课、活动课、探究课三种较为常见的课型的基本技能;第七章为基于教学测评的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第八章为基于现代技术的课堂教学技能,重点讲解了多媒体教学技能、微课、慕课与网络直播教学技能;第九章为课堂教学艺术,着重讲解了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理论、表征形式以及教师如何形成自身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类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的参考读物。《课堂教学技能》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体现形式和中心工作。自班级教学制产生以来,学校救育中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工作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其课堂教学技能水平将直接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在现代教师教育领域,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受到了更高的关注。现代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并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本章着重介绍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一般理论,目的在于使学习者对课堂教学技能形成初步认识,为后续的系统学习莫定基础」ePaaGrud·002·课堂教学技能(第3版)中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基本概念):(1)班级救学制;(2)课堂教学过程;(3)课堂救学技能熟悉:(1)课堂教学技能三个层面的含义;(2)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分类;(3)课堂教学技能的主要特点;(4)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5)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方法教学建议教学重点:引导学习者对课堂教学技能形成初步认识教学关键:激发学习者对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兴趣教学组织形式的产生与发展课堂教学一般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基本理论绪论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概念课堂教学技能的特点课堂教学技能概述本书对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分类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图1-1本章基本框架第一节课堂教学一般理论一、教学组织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完成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教学从产生到成为一个独立的过程是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文化生活贫乏,教育活动没有从劳动第一章绪论·003·中独立出来,没有出现专门的教学场所和专职的教学人员。当时,教育活动主要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其年轻一代一方面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通过对成人的模仿来学习,另一方面也靠成年人传授知识和劳动技能来学习。最初的教学形式是父母教子,师傅带徒,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生产、生活的经验。因此,在原始社会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组织形式。奴隶社会由于大规模地利用奴隶劳动,开始使用铁器等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比原始社会前进了一大步,科学、文化、艺术也有较大发展,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教育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学校这样的专门教育机构。古代世界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古埃及、古希腊等国的学校已开始使用个别教学的形式。个别教学的特征是学习年限、教学时间不定,教学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中国的个别教学出现较早,持续的时间较长。中国的私学大师孔子首开个别教学之风,他办学规模较大,学生众多。这些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各不相同,没有明确的学习年限,而且来去自由。但“夫子教学,各因其材各施其教”,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施以个别教学。学生同样问仁、问孝、问政,孔子的回答往往是难易深浅、详略、繁简各不相同。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文明古国的学校也盛行个别教学,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是著名的私学大师。当时设立的各种学园,也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授课。随着封建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受教育者的人数和范围不断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学校教育内容的增多,促使学校必须改变低效率的个别教学形式,寻求一种较高效率的教学形式。加之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解决了师生统一教材的问题。于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一班组教学开始兴起。班组教学存在于我国的宋、元、明、清各代书院和各类官学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于欧洲中世纪末期的学校教育中。其基本特点是:教师同时教一组学生;由数名教师分工负责班组的教学工作:班组学生有某些共同活动:学生学习的课程有一定的顺序。在这种班组教学组织形式中,集体学习已占一定的比例,分科教学也具雏形,课程、修业年限也初步确定。因此,班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向班级教学制过渡的中间环节,为班级教学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二)班级教学制(或称课堂教学)的形成与发展班级教学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它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为各国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提供了较有效的形式。班级教学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知识水平大致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004·课堂教学技能(第3版)】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并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所以,也称作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制是西方各国在教育实践中基于班组教学形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AmoKomeky)总结了当时的教育实践经验,在《大教学论》中从理论上对班级教学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从而确定了班级教学制的轮廓。其主要表现在:(1)确立了学年的概念:(2)确立了招生和毕业时间:(3)规定了上课和休息时间:(4)规定了每节课的要求和教学方法:(5)确立了班级组织;(6)将课堂教学分为提问考查已学知识、讲解学习新教材并练习巩固两个环节。总之,夸美纽斯对班级教学制进行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时间和空间、统一教学要求的研究,后经各国教育实践,班级教学制(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并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FriedrichHerart)在夸美纽斯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班级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从而使课堂教学基本定型。他从统觉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阶段,把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教学与心理的有机结合。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后继者将其发展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和应用”五个阶段,被称为“五阶段教学法”。这在欧美及世界各地被广泛推广、运用,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在我国,京师同文馆(1862年成立)最早采用班级教学。“癸卯学制”对其加以肯定,并在全国推行。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经验,后来遭到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批判。从19世纪末期开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培养新型人才和新型劳动者。美国教育家杜威(JohDewey)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力图在方法上改造传统教育,提出“儿童中心”和“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杜威所要求的教学形式是活动教学,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而不是静坐在课堂中听教师系统讲授。后来出现了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一些注重学生兴趣、追求教学个别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杜威及其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主张,对于改变传统班级教学中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这种片面强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否定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二战以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类的知识不仅在原有学科领域里越来越丰富,而且新的知识领域不断被开拓。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学校教育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世界各国先后多次进行教育改革,其中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是一个重要内容。苏联基本上坚持和发展了班级教学:西方国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推陈出新,对教学的个别化形式做出大胆第一章绪论·005·尝试,先后出现了分组教学制、不分级制、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制)、活动课时制开发教学、小队教学、程序教学、选科制等新的教学形式。总的看来,世界各国教学组织形式正向着多元化、综合化、个别化发展,而班级教学以其能够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的优势,在许多国家仍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基本上坚持了班级教学制,虽然在此期间我国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复式教学和现场教学颇有研究,同时在个别教学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以班级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占主导地位。二、课堂教学过程基本理论课堂教学过程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过程,是课堂教学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逻辑安排,是课堂教学活动在单位时间内展开的步骤、阶段和环节。从人类教育实践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课堂教学过程阶段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大范型:一是以传递知识经验为特征;另一种是以探究启发、解决问题为特征其中,第一种是这一发展进程中的主流。之后,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诸如着眼于探究创造的阶段理论、着眼于信息加工的阶段理论和着眼于情意交往的阶段理论等。(一)知识传递型的课堂教学阶段理论在人类教学活动历史中,西方的昆体良(约公元35一95年)首先提出了“模仿一理论一练习”这样三个顺序递进的教学阶段理论。到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夸美纽斯以其遵循自然、重视直观的教学主张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感觉一记忆一理解一判断”教学阶段理论。他认为,接受知识必须从感觉开始,通过想象达到记忆,然后再通过归纳个别去理解一般,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使知识得以牢固掌握。直到赫尔巴特提出“明了一联想一系统一方法”教学阶段理论,西方教学过程阶段理论才日臻完善。后来,席勒(1817一1882年)将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阶段中的“明了”细分为分析和综合。莱因(1847一1882年)将教学的过程和顺序固定为“准备一呈现一联想一概括一应用”五个步骤,即所谓“赫尔巴特派五阶段”理论。这被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教师们广泛接受,成为一套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莫里逊(1875一1945年)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单元设计”教学理论,其课堂教学过程是“试探一提示一类比一组织一记诵”五个阶段,与“赫尔巴特派五阶段”理论大致相同。19世纪中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根据其对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强调教学必须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儿童在教师领导下观察事物或现象,从而构成一般概念;第二阶段是儿童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概括和巩固。·006·课堂教学技能(第3版)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教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纷纷提出了有关课堂教学过程阶段的理论。其中,以凯洛夫(N.A.Kaiio)提出的“组织教学一检查家庭作业一告诉新课题目和目的一讲述新教材一巩固新教材一布置家庭作业”教学过程的模式影响最大,该模式对我国的影响也非常深刻,可以说,我国至今也尚未完全摆脱这种影响。(二)探究启发型的课堂教学过程理论上述知识经验传递型的课堂教学过程理论对世界教育发展影响至深,但是,在东西方教学过程阶段理论中也同时迸发出探究启发型的课堂教学过程理论的火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等都曾对探究启发型教学过程理论提出过独到的见解。《礼记·学记》中也有“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精辟的论述。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法所反映的正是他在对话、讨论或辩论中启迪心智、引发真理的教学理论。如果说知识传递型教学过程理论由赫尔巴特得以基本确立,那么,探究启发型教学过程阶段理论的形成则始于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对“传统教育”集大成者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提出了强烈的抨击。其“思维五步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1)学生必须感到困难,最好是他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感到困难,这样,就产生了使活动继续下去的问题。(2)学生一旦遇到了问题,他就必须加以探究并努力解决问题。(3)在彻底地调查和分析了情境之后,学生就要搜集资料,以明确怎样使自己开始时的活动得以重新继续下去,或者将其改造成一种更合适的形式。(4)学生将根据假设从自己的资料中推出相关的含义。(5)学生把看来最能达到目的的假设付诸实践,并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这是与“赫尔巴特派五阶段理论”大相径庭的。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明显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强调的是问题解决的结果的确定性:而杜威的主张则是以儿童为中心,鼓励学生从做中学,突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过程阶段展开的结果的不确定性。(三)着眼于情意交往的课堂教学过程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来,着眼于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过程理论继续得到完善,并且仍强有力地影响着课堂教学实践,但是,教学过程阶段理论的发展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特色。这种多样性的发展可以归纳为着眼于探究创造、信息加工及情意交往三个方面。前两者与知识传递型和探究启发型虽然着眼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主要关心的是教学中的认知层面。美国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代表者罗杰斯激烈抨击传统教育,提出了着···试读结束···...

    2023-03-07

  • 《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美)朱蒂斯·E.林克作;王梓宇,于可红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作者】(美)朱蒂斯·E.林克作;王梓宇,于可红译【页数】545【出版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ISBN号】978-7-5046-8888-0【价格】99.80【分类】体育教学-教学研究【参考文献】(美)朱蒂斯·E.林克作;王梓宇,于可红译.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提要:《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一书延续了作者教材编写“以学习者为先”的惯例-从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角度出发,依照学习者的需要和习惯编写教材,力争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和益处。哪怕是要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教师,也要尊重学习者的需求,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均需将学习者放在中心位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的内容遵循模块化教学的理念,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1部分“认识教学过程”、第2部分“有效的教学技能”,以及第3部分“情境与反思”。这3个部分层次清晰、内容递进、由表及里、自外而内,非常符合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心理。《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试读第1部分认识教学过程体育课程教学:一种取向概述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考察教学。教师考察教学过程的角度决定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什么和怎么看。角度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教师看待问题的方式。本章为本书建构了一个角度,是对本书其他章节所详述的教学观,点的概述。1.1专业的教学当你决定走上讲台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决定从事一个专业的职业。社会中的专业职业指的是某些被授予特殊地位并享有特定权责的职业。不是所有的职业都是专业的,具有以下特点的职业才能被称为专业职业:①需要精心的准备和大量的专业知识。②行业内部有着对普通民众来说不常见的共同语言(术语)。③提供必需的服务。④成员都拥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并愿献身事业且矢志不渝。⑤被公众高度信任。⑥有着议定的技术和道德标准把控职业准入。⑦成员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关业内“最佳做法”的观点,即行21体育课程教学:一种取向业规范,这些行业规范通常是由行业组织设定,并受一套行业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影响。⑧对行业整体表现负责。⑨工作中受严格的行业纪律的约束。⑩工作中免于受对个人工作表现的直接在职监管。如果你认真思考上面所列专业职业所包含的意义,那么你就会逐渐认识到专业职业和非专业职业职场上的不同。专业人员从事的基础服务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而且在公众的认知中,从事专业职业的人员必须“专业”。公众的信任程度是与行业中大部分人员的“专业”程度成正比的。1.2何谓“专业”1.2.1专业的意义“专业”意味着提供“高水准”的服务,并承诺在整个职业生涯始终如一。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如表现不专业或不为其顾客提供“最佳做法”都会降低公众对整个行业的认可程度。行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做好工作以保持和提升公众认可程度的义务。对教师而言,有许多方法都能令其为教师行业做出贡献并做好教学工作。1.2.2专业教师需为“最佳做法”获取必要的技能专业人员在其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就应为了能提供“最佳做法”而做好准备。表1.1列举了全美运动和体育协会在2008年制定的新任教师教学标准。这些都是整个行业对新任教师的期望。本书中的每个章节都阐述了至少一个教学标准。在职业的初始阶段就应了解行业规范的要求。通过这些标准可以对体育师资培训项目进行评价。优质的师资培训项目能帮助你提升这些能力;同时,如果你未能获得预期的职业技能、知识和性情,它就能在技术层面上限制你毕业。能否抓住这一提供给你的机会就看你的了。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都需要将学习动机从“他人导向型”转变成“自我导向型”。当你认识到自己预备教师的身份并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的时候,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像一位专业人士;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是因为你在恪守要为学生提供最好经历的承诺,3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九而不是别人让你做什么。表1.1美国新任教师国家标准标准职业要求标准1:科学理论知识体育教师候选人能够:体育教师候选人对特定学科具①阐述和应用与技术动作、体育锻炼以及健身相关的生理学和生物体科学理论概念的了解和应用化学理论是体育教育接受者发展的关键②阐述和应用与技术动作、体育锻炼以及健身相关的运动技能学习、心理学和行为理论③阐述和应用与技术动作、体育锻炼以及健身相关的动作发展理论和原理④从历史、哲学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体育教育问题和体育教育立法⑤分析和矫正有关运动技巧和运动表现理论中的关键要素标准2:能力基础上的技能和体育教师候选人能够:健身*①在不同身体活动和动作模式中,都能展示出个人在运动技能方面体育教师候选人作为接受体育的能力教育的个体,如国家体育与体②在健身方面,达到并保持能增进健康的程度育教育协会(NASPE)制定③阐释各类体育活动中有关技术动作的表现概,念的K-12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应具有良好的运动表现和增强健康素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标准3:计划和实施体育教师候选人能够:体育教师候选人计划和实施①设计和实施与项目、教学目的以及多种学生需求相关的短期和长系列适宜的发展性学习实践,期计划其内容须与地方、州和国家促②根据当地、州或国家标准制定适当的(诸如量化的、发展适宜性进接受体育教育个体发展的标的以及绩效优先的)目标,以引导学生学习准相匹配③设计和实施与课堂目标相匹配的教学内容④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示范、阐释、教学线索和提示,以使体育活动理论与适宜的学习实践相结合⑤规划教学资源管理,以向学生提供积极、公平、公正的学习实践⑥调整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特殊学生增加特别的教具或改进措施⑦计划和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⑧为学生设计和实施整合了技术学习的学习实践*如有特殊需要,允许和鼓励体育教师候选人利用一系列的教具或改进措施(如调整、改造设备,添置通信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等)以展示能力和阐释表现概念,并进行健身活动(力量训练、锻炼日志等)。1体育课程教学:一种取向···续表标准职业要求标准4:授课和管理体育教师候选人能够:体育教师候选人利用有效的沟①在不同教学形式下展示行之有效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通方式和教学技巧、策略以促②提供有关技能习得、学生学习和学习动机的教学反馈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③识别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任务④利用管理条例、惯例以及过渡来创建并维持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⑤通过在一个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中实施某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展示出有责任感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标准5: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体育教师候选人能够:体育教师候选人利用评价和反①选择或创建适当的评价方式,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及其完成馈来促进学生学习并指导教学情况决策②利用多种适宜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学前、学中和学后的情况③利用反思圈理论对教师表现、学生学习、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决策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标准6:职业化体育教师候选人能够:体育教师候选人表现出的性格①展现出与信念一致的行为,即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体育教育对成为高效专业人员来说至关的对象重要②参与能推动合作并提升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活动③展现出与高素质教师职业道德相匹配的行为④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传递尊重并保持敏感虽说“新任教师能在最初几年的执教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这一说法无可厚非,但要说他们能独立地在教学实践中学到这些技能,那就有些牵强附会了。在(高校)学院和大学的环境中,存在着帮助你习得这些教学技能的资源。同时,在为执教做准备的几年里,你也应该努力提升这些技能。大部分决定成为体育教师的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擅长于此,并且大都很享受过去的运动和体育经历,同时,也乐意与人共事。这些都是选拔专业人员的好标准。鉴于运动和身体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娱乐,因而总有一个对体育教学的误解,那就是认为体育教学很简单,至少会比教别的内容更简单。然而体育教学并不简单。教的目的是学。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指导教与学的过程。这也正是教学不易的原因。如果学生不学,教师就要想有效的办法敦促其学。学生各不相同,教师所要教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念也多种多样。为持有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分别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困难的。教学6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九不是一种精密科学。教师需要在其教学目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甚至重复设计教学经历。尽管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的角色并不仅限于体育课教师,但《面向学习的体育教学》一书的首要目的仍是阐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技能,以提升教学效率。也就是说,教师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教师想让他们学会的东西。有几个重要的观点会在本书中着重叙述。第一,教学是一个目的导向型活动。这意味着除非依据一个契合学生应学内容的清晰目的来设计,否则教学过程就没有任何意义。你会被要求阐述清楚你作为教师究竟想要教会学生什么。第二,不同的教学意图应当匹配不同的教学过程,即为更好地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也应特殊选择。举例来说,教师在教授平衡技巧的时候,为使学生明白腿部支撑的原则,就会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之所以选择这一教学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正是因为其目的并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更多的是要让他们能在平衡活动中利用这一知识。如果你想让学生们在课堂之外、成年之后依旧保持一个积极锻炼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身体活动对他们是有益的,那么你的教学也应有所不同。对教师来说,为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点,教师们应该对其想要学生们学会什么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同时,教师们必须能让教学过程对既定的活动和群体都行之有效。本章阐释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并确定了教师在这个框架内为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所需的各种技能。1.3教学:一种目的取向活动指导教学从而使学生学有所成的长期计划称为课程。当教学没有制定课程决策或决策未用于教学的时候,教学的过程就好像行驶中的汽车没有司机一样。因此,课程和教学是分不开的。在课程的层面,教学就是一种目的导向型活动。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中,许多课程决策的制定都是以国家、州和地方规定的相关标准为依据,这些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应当知道什么和做什么。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养成积极锻炼的生活方式,这是体育教育领域的共识。6···试读结束···...

    2023-03-07

  • 体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探究》金俊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体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探究》【作者】金俊著【页数】161【出版社】北京:研究出版社,2020.11【ISBN号】978-7-5199-0953-6【分类】体育教学-教学研究【参考文献】金俊著.体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探究.北京:研究出版社,2020.11.图书目录:《体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探究》内容提要:本书以知识点够用、适用、实用为原则进行编写。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基础,构建与之相配合的教材编写体系,即采用学习引导、知识点讲解,同时辅助案例,从而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的编写模式,本书重点落在理论讲解和技能的应用上,就是为了保障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竞技精神的理论知识及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探究》内容试读第一章体育教学技能基础理论第一章体育教学技能基础理论第一节体育教学一、教学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有以下特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有以下意义: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五项。(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其他目标的实现均建立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2)发展学生潜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般而言,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能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现代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智能,尤其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与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体能主要是指学生身体·1体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探究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器官活动能力的协调。教学不但需要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还要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发展的目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既能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使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5)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教学内在规律所要求的必然结果。这五项任务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其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证,思想品德是方向,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理想目标,这几方面缺一不可。二、体育教学的定义与性质体育教学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课程标准来进行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过程。(一)体育教学是一门学科体育教学由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种要素共同组成。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课程,主要以发展学生体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与德智美相配合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其最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程教学,具体而言,体育课程教学是指特殊的课程教学,其开展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学生体能与身体的健康发展。目前来说,体育课程教学偏向于重视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对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情感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等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二)体育教学是一项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有关学者认为:·2第一章体育教学技能基础理论“现代体育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识、运动技能、情感和社会方面和谐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要对理论知识加以了解和掌握,还要在参与实践运动的基础上对一定的运动技能有所掌握,并达到相应的技能标准与要求。(三)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科学、哲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中获取知识,在体育与健康方面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以身体锻炼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并与德智美劳等教育教学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现代体育教学中,除了运动能力方面的教育有所欠缺外,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活动、训练方面的教育都比较成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修养。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其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也是素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具体体现。三、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目标的方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体质和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这门学科的技术性强,体育教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从而有效地实施教学,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体育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学生学习体育这一课程,其最终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魄。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是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这就决定了体育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体育技术。经过反复实践而转化为技能,掌握锻炼方法,同时要学习体育科学知识,用以指导身体锻炼。从体育技术和知识的角度而言,体育技术的比例要大于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课程与其他的文化课程相比较而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各门课程的文化知识为主,将来用于生产和社会实践;而体育课程是技术教学,主要用于身体实践。这一比较,就鲜明地体现出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2)体育教学具有以机体参与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特点,而文化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去掌握科学知识。体育课教学也要通过思维活·3·体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探究动,但学生还要在机体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肌肉感觉,把信息传递到中枢系统,经过分析、综合,来达到对体育技术、技能的理性认识。体育教学中没有机体的参与,是不可能掌握体育技术的教学内容的。机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刺激和练习,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掌握体育技术。这个过程既是学习体育技术的过程,也是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的过程。(3)体育教学是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身体、心理都处于发育、成长的积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而且在一个大的集体中,学生的性格各异,素质水平、活动能力等也有差异,同时还受到教学环境的制约,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学要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去精心设计和组织一堂体育课,使体育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来表现其鲜明的教育功能。体育运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体育的竞赛性可以培养学生具备竞争意识;其公平的规则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纪的品质。运动需要克服自身的生理负荷以及器械、环境、自然条件等困难,这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体育活动具有群体特点,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增进友谊和团结,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精神。四、体育教学的组成要素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教学活动的集合,体育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活动一样,都由一些基本的教学要素组成。认识和掌握这些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体育教学的定义,并能更好地掌握体育教学的内部结构。(一)教学目标体育教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回答是教学目标。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首先要确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没有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没有充分根据,这就不能保证体育教学过程有效开展,并取得有效的成果。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其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总4第一章体育教学技能基础理论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二)教学主体体育教学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体育教学是为谁而组织的?”回答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体育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也就不必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了,所以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也是体育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三)教学引导者体育教学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体育教学是由谁来组织和实施的?”回答是教师。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有序、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所以体育教学的第三个要素就是教师。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设计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是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者。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因素,也是内在的掌控因素,教师是教学当中的制造者、传授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主导性对应学生的主体性概念,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责任。这里的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引导和指导等综合作用和责任。(四)教学内容体育教学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体育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这一回答就是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由教学课程和教科书组成,是体育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学科体系和学生需要组织而成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被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加工而成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身体练习、运动技术学习和教学比赛体验等。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材大致上可以相同。(五)教学过程体育教学面临的第五个问题是“体育教学沿着什么样的途径达到教学目标?”回答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体育过程中的时间和流程因素,也是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体育教学中的“路径选择”。体育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和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5体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探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六)教学环境体育教学面临的第六个问题是“体育教学是在什么环境下组织的?”回答是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体育教学环境是对体育的“教”和“学”的效果有影响的、显性和隐性的教学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共同构成的教学氛围。主要包括制度环境、集体环境和物质环境三个方面。(七)教学方法体育教学面临的第七个问题是“怎样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回答是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与目标、教师、学生等因素联系十分密切,它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各种信息的内容及其传递方式。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纳、运用,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教学方略、教学技术及教学手段三个层次。(八)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的第八个问题是:“我们看到的体育教学是怎样的?”回答是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学目标、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师根据目标制定出的各种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有评价教师“教”的方面,也有评价学生“学”的方面,是对体育“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第二节体育教学技能一、技能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技能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在描述技能时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1)认为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单一的动作·6*···试读结束···...

    2023-03-07 体育教学方法探究法方式 体育教学方法 探究论文

  • 体育教学管理与教学现状》杨景元,董奎,李文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体育教学管理与教学现状》【作者】杨景元,董奎,李文兰主编【页数】142【出版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10【ISBN号】978-7-206-16423-1【分类】体育教学-教学研究【参考文献】杨景元,董奎,李文兰主编.体育教学管理与教学现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10.图书目录:《体育教学管理与教学现状》内容提要:体育新课程实验、实施十多年来,理念不断影响着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尽管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多数体育工作者对新课程理念、指导思想还是认同的,只是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环境、教学基本理论等原因造成了一些体育教学管理与思维创新停滞不前的现象。历史和现实的体育教学管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着教育体制、教师素养、教学理念、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各方面来对体育教学管理和体育教学创新理念来构想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未来。《体育教学管理与教学现状》内容试读第一章体育教学管理自身现状第一节从现代性文化到体育教学研究一、体育教学背景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基础事业,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文化支撑力量。接受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通常情况下,教育的方式和社会发展状况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包含了时代特点、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等诸多信息和重要的内涵。社会要发展,就要跟随现代化发展潮流,同样,教育也要跟随现代化发展潮流。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而教育也正在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对于教育理论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教育学领域的重中之重,并且教育分支学科众多,引进的西方先进教育理论也是种类繁多。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以往的失败教训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结合我国国情,一旦忽视了本土现有的文化,改革的结果将南辕北辙。在体育教学方面,由于近几年才刚刚被重视起来,相关的教学理论研究还没有取得专业的教学成果,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考其他拥有成熟教学理论的教育学科结果,从而有效地完善体育教学实践的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在参考其他成熟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时,就如我国借鉴西方文化时,一定要注意本学科的教育环境与实际教学情况,找到发展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的最佳路径。说到体育教育,我们应该先要了解“体育”一词的来源。“体育”一词来源于西欧,后来随着各国的文化交流,在清代末期经由日本传到我国。体育的内涵是指身体的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而我国学者韩丹根据国际体育联合会2017年发布的《世界体育宣言》内容,认为:“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求按照一定规律以系统方式,借助身体运动和自然力的影响作用于人体,完成发展身体的任务。”1体育教学管理与教学现状有关体育的名词解释有很多,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编印的《体育运动词汇》称体育为“系统地运用身体练习的一切形式,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合乎社会需要的生物学潜力的活动”。由美国编印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体育系指为增强体质和获得增强体质的技能而进行的训练。”美国1961年版的《韦氏大辞典》称:“身体教育旨在促进身体成长和保养,它用不同形式进行有计划的教育,一般来说,包括卫生、体操、各种竞技和娱乐游戏。”民主德国1965年版的《体育辞典》称:“身体教育是按社会确定的目的,给每个成员身体发展以有计划的教育。”我国学者韩丹经过以上的考察、分析、总结,将体育定义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特定方式且属于教育领域,“就其练习本身来说是生理学的,方法是教育学的,效果是生物学的,组织和活动是社会性的,中心是人。它是为上述目的而广泛采用身体练习的一个基础领域”体育一词从日本传到我国后,经过了多次变化,被赋予了多种含义。目前,体育一词从广义上来看,指的是一种文化活动,通过活动身体来增强人的身心发展。这种文化活动包括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从狭义上来看,指的是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对身体进行有序的练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欧美等发达国家将属于教育的体育以英文“hyicaleducatio”、属于竞技的体育以英文“ort”、属于运动的则以英文“movemet”分别予以对应。以上提到的狭义的体育概念实际上指的是学校体育,本书介绍的体育均属于教育范畴的狭义体育,至于“体育教育”,指的则是学校体育教学20世纪末,我国的教学理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教育教学研究者积极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我国实际需求,多方位多视角、多学科地分析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这其中不乏体育教学领域,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也因此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体育教学“只有经验而无理论”的空白,使体育教学理论上有了发展基础。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在世界各国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还应该具备解决中国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等各种问题的能力与魄力。2001年,我国通过对教育规模、教育力度、教育范围及教育重视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前所未有的巨大改革,开启了我国教育的新篇章。本次改革不仅把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适当地融入中国教育教学中,还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建设,由此制订了全新的教学方案,形成了一套先进的教育模式。在此,我国新课程在理念、结构、师生关系等方面得以和国际接轨。此次改革虽然在各类学校得2第一章体育教学管理自身现状到了推广与实施,但由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变革,使得一些教师跟不上教育改革的脚步,无法迅速适应而不得不被动地推行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改革实施后,我国各地学校积极响应,推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然而,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很多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学校。一方面是形式化极为严重,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教育实质,只顾推广新的教学方法,却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质量肯定是要下滑的。例如,老师在课上讲课时间很短,内容少,只让学生自己思考,甚至不讲课,却将之称为“探究式学习”。另一方面是极端化现象严重,一些地区的老师在课堂上只讲解十几分钟,剩余的时间全部由学生自行支配学习,却将这种“放羊式”的教学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问题都客观反映了我国部分学校教师教学方式意识淡薄、课程观念落后、专业素质低下、课程资源匮乏等问题,没有专业的教学知识,也不重视教育成果,敷衍了事,也反映出我国中小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问题。虽然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体育教学正在积极努力地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跟随先进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向多视角、多方位的理念转化,逐渐打破了思想狭隘的学术堡垒,通过从不同方面发展体育教学理论体系,构建较为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内涵,进而促进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体育教学的发展,研究的思路是以文化社会学、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及教育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理论为基本观点,从文化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及实践层面分析文化与教育及体育教学的辩证关系,整理和分析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约中国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原因,诠释文化与体育教学之间的重要联系,试图寻找中国体育教学得以稳定快速发展的路径。体育教学和一般教学的根本是一样的,拥有共同的本质要求和特点,因此,要研究体育教学和我国文化的关系,就要厘清文化、人和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三者中,人是基本要素,这是因为不管是文化还是教育教学,其根本都是由人类创造的,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而教育又是区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本质所在,所以说,要想让文化和教育的功能得以发挥,就离不开人类。换言之,离开了人类再谈文化和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天下无可不教之人,天下无不可教之人”,表明人不受教育是不行的,教育对人类影响深远,而人之所以要接受教育或者说人之所以能接受教育的理论根基在于人的文化性前提。因此,怀特曾指出:“人类行为是由两种独立和不同的3体育教学管理与教学现状因素构成的,一种是生物因素,另一种是文化因素。”人类行为与人的动物性行为并非同一个意思,只有那些运用符号或以此为依据的行为才算人类行为。人具有运用符号的动物本质,则使之接受教育成为可能,而动物的“教育”仅仅基于信号传递、条件反射之上,并未建立起符号与实际意义之间的联系。二、体育教学管理自身规状体育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在现有基础上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环境,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壮: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倡导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技能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究、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体育教学管理是按照体育教学规律的特征,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督导的过程。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是体育教学管理的中心部分,因此体育教学管理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实行全过程性管理。第一,教学中的正义。正义蕴含着平等观念,伦理学中的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体育教学中正义体现在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打造适合学生个人的教学方法。第二,体育教学中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承认人类是最高的价值标尺,承认人作为人应该具有的一切地位,承认每一个人拥有追求自由、幸福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权利。人道主义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尊重学生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尊重学生主体,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观。第三,体育教学中的自由。自由一方面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是个人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自由对个人和社会进步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中的自由包含教师的自由和学生的自由两个层面。教师的自由包括专业学术自由和组织教学方式的自由。学生的自由包括学习自由、活动自由、人格自由和人身自由四个方面。第四,体育教学中的尊重。尊重既是伦理规范,又是道德观念。作为规范的尊重是指主体对被尊重对象负有的道德义务。体育教学中的尊重包括承认性尊重和评价性尊重两个方面。对教师的尊重是指对教师身份的尊重和对教师专业作用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是指把学第一章体育教学管理自身现状生的身心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目的,给予每一位学生应有的鼓励。第五,体育教学中的责任。伦理学中的责任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人的内在品格,是对自己的克制约束,是个人的思想道德约束;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是社会各方面对人的外在约束。体育教学中的责任表现在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负责,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负责。第六,体育教学中的关爱。关爱代表着爱护他人,关爱主张人们之间相互信任依赖和相互接纳友好。体育教学中的关爱包含着尊重,蕴含着公平。体育教师的关爱表现在对学生安全和个体需要的关注,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一个国家的体育教学发展状态,可以投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国家的社会精神面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人民的身心健康,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增强民族团结,培养公民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不屈精神。因此,在国家民族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当然,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培育和创造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代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体魄,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一个国家的体育教学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原因在于体育教学既是人一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最佳帮手,还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后,拥有良好生活习惯,坚持终身锻炼的关键。不管是体育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也积极响应。在国家响应和支持下,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专业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到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第二节国内外关于体育教学管理的研究一、国阳关于体育教学管理的研究说到体育教学,关于它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定义是,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并掌握技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增强身体活动的能力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习惯。5体育教学管理与教学现状还有一种解释是,体育教学以体育教学材料为中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以促进其身体、心理、社会等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这两种体育教学定义虽然有差异,但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其他辅助技能下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教育教学指导,并引导学生向积极方面发展,且都属于教学之下定位的概念。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它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教学形式。说其教学特征鲜明,是因为体育教学着重强调的是教学的双面性、教育性和技能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身体参与的同时,体力和智力也联合参与其中,共同承受教学活动带来的运动负荷。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对象,一般包括体育教学的现象、事实、问题、经验、思想、理念、管理、制度和决策等。教学课程实际上是教学与课程两种体系。有关二者的关系,有两种说法,即“大课程小教学”和“大教学小课程”。第一种说法阐述的是课程包含教学的意思,而第二种则是教学包含课程。面对这两种说法,有些学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均不能解释课程和教学的正确关系,尤其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的“包含关系”事实上,这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不存在谁包含谁的问题,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我们可以说这只是体育教学的两个层面。有关二者的讨论研究,可以说各有各的侧重点,但是要掌握好彼此之间的联系。而课程与教学在方法概念上,又可以进行划分。其一,课程主要强调知识、活动、经验等的学习的范畴,而教学则主要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其二,课程与教学属于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联系的关系或并列辅助的关系。我国学者张华指出,课程与教学已然秉承“课程教学”理念,在“解放理性”的基础上开始呈现出相融合的趋势。体育教学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基本载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学校体育教学成了一个期望高而成效不显著的领域。据上海一项调查显示,77.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副课”,83.4%的教师认为学校、社会、家长对体育不重视或不太重视,甚至忽视。而江苏地区的一份调查也披露了42.3%的学生抱怨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的事实。另据河北石家庄一项调研结果,82.34%的学生喜欢参加体育课程锻炼,却有43.98%的学生认为身心状况没有明显变化,并有近33.21%的学生对现有体育教学课程安排情况不满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应试教育环境不重视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及身体健康,使学生变为体育技术的麻木操作对象。还有学者将责任归咎于体育教学是受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体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内部要素,即教6···试读结束···...

    2023-03-07 epub 图书app epubw图书网

  • 《四元课堂教学论》张志强|(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四元课堂教学论》【作者】张志强【页数】318【出版社】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2.05【ISBN号】978-7-5670-2786-2【价格】68.00【分类】政治课-教学研究-中小学【参考文献】张志强.四元课堂教学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2.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四元课堂教学论》内容提要:《四元课堂教学论》内容试读第一章四元课堂之建构背景和意义新课改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围绕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实效性,在不断学习和深刻领会《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的基础上,我们边实践、边探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以这一经验为基础,我们进一步立题开展了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与实验,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年来,经过课题组核心成员、实验教师和广大学科教师深入探索、潜心研究、反复实践,以及不断总结和理论提升,业已取得显著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建构成了教学效果优好的“四元课堂”即“智德文法”课堂教学框架,形成了实效性较强的“四元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对于新时代课堂教学具有深刻指导意义、富有烟台特色的“四元”教学思想一明确指出:新时代课堂教学要以“智慧”“德性”“文化”“法治”四元素作为引领课堂教学的关键元素、核心元素和价值诉求,坚持“四元素并举、综合性呈现”原则,即一要坚持“德性为本,一以贯之”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德性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二要坚持“文化为线,一以融之”原则,积极运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把“文化”一线式地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目的;三要坚持“法治为点,一以渗之”原则,适时落实法治教育要求,把法治意蕴因“地”制宜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四要坚持“智慧为司,一以统之”原则,以智慧为统领,智慧地架构课堂、处置生成、引领教学,力求实现“四元素”并举,综合作用于课堂、交叠于课堂、辉映于课堂的良好教育效果。注:本书所谈的“课堂”“课堂教学”,以及“学科”“学科教学”“课程”“课程教学”等概念,是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课堂)。《课标》《课程标准》是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特此说明。1四无课堂教学论这一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充分遵循了教育的本质、鲜明体现了时代特征、深刻反映了本课程的性质,可以说是烟台市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项重大创新。它在坚持本学科基本特性(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社会性、综合性)的基础上,以新时代倡导的“智慧”“德性”“文化”“法治”四大要素作为实施本学科教学的核心元素、关键元素和价值诉求,引领新时代课堂教学追求实现“闪烁着智慧、充满着德性、流淌着文化、彰显着法治精神”的“四元素并举、综合性育人”之功效,促使学生成长为“有爱国情怀、有良好德性、有文化品味、有法治素养、有人生智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公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在“智德文法”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广大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了普遍提高和质的飞跃,这一成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效性,受到了广大学科教师的广泛赞赏和追求,对于全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推进作用。为交流经验和互相学习,本书将在介绍“智德文法”课堂之建构所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围绕“智慧”“德性”“文化”“法治”四大元素与本学科育人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应用问题等与广大教师作一阐述和探讨,并附上若干教学课例,与大家分享。一、四元课堂之建构的背景我们知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小学生思想引领、道德培养行为养成等多方面诉求。虽然烟台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经历了近20年的新课改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现实中的课堂教学依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当今世界,民族素质越来越成为评价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向着更加重视“智慧教育”“德性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等核心教育元素的综合运用方向上发展。要求基础教育必须为培养学生成为有人生智慧、有良好德性、有文化品位、有法治素养等综合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公民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我们从根本上提出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元课堂的重要原因。2第一章四元课堂之建构背景和意义(一)课堂教学现状小学《道德与法治》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角度讲,毫无疑问,它的作用理应是巨大的,功效理应是明显的。因为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非常重要和直接的意义。然而,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1.教学实施缺乏应有“德性”。从常理来讲,按说德育课程、德育教学更应该关注德性、重视德性,方方面面都应该注意凸显德性,从教师的行为、语言,到课堂的背景、氛围,直到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都要充分地展示出德性、彰显出德性、遵循着德性。然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之于德性缺失的现象却经常性存在。(1)教学敷衍塞责走过场。表现在:一是一些学科教师把每周3节的“道德与法治”课压缩成每周1节,其余课时则变成了“语数英”课程。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学科教师的教学态度问题,更是一种严重违反国家课程计划和教育法的行为:二是一些学科教师把40分钟的课,只上成10分钟。这10分钟,教师也只是领着学生在教科书上说说圈圈画画了事,余下的时间则改为“语数英”教学,使得本课程授课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三是一些学科教师不备课、不研课,上课无教案,照本宣科,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成看图说话课。说到底,这些现象都是教师德性缺失的表现,是导致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消极冷漠心态,不愿动脑思考,不爱学习本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育人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2)授课漠视主体顾自己。表现在:一是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或需求,如果不在教师预先设计的范围内,则常常会被视而不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教师一味地空谈书中的观点、照本宣科或滔滔不绝地谈自己的认识,漠视学生的感受、喜好和可接受性,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说教的“记录仪”,不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也缺少相应的活动体验安排,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主3四元课堂敖学论动性和个体性;三是课堂上,教师脑子里只想着按照自己既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而不注意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注意发现生成性问题。即使发现生成性问题,也往往是置若罔闻、装作没看见,更不会积极地、及时地、机智灵活地去处理,只顾自己赶快把“教学话语”讲出来和完成课前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这种“漠视主体,只顾自己”的授课方式,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德性修养不够。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兴趣,遵循因材施教的人性化教育原则,放飞学生的健康个性,实施人性化教育,为他们的学习开放一路“绿灯”,让学生见棱见角,成为鲜活的生命个体。这些要求,说到底其实是对教师德性修养的要求。(3)课中德性成分不浓重。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德性彰显不足。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融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对于一些德性为显性的教学课题,教师还比较容易把握德性、彰显德性,但也存在着教学中德性彰显不充分的现象,而在德性为隐性的教学课题中,教师不知怎样去挖掘德性内容,往往只注重技能性内容的教授而忽略德性教育,比如:特别容易把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上成一堂地理课,把涉及文字方面的内容上成一堂语文课。究其原因,就是对德育课程的精髓一德性意义之要求及其德性资源的掌握和理解不够,从而在教学中使得德性彰显不足。二是课堂教学缺乏德性引领。按说德育课程教学,教师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之教育目标,引领课堂营造高浓度的德性氛围,引领教学实施高密度的德性教育,自始至终地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保持高度一致。然而,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就课论课,课堂教学所展示或选用的教学内容资源,其德性成分寥寥无几,甚至全无,根本起不到德育课程教学之德性的引领作用。而德育课程教学恰恰需要教师不仅要对核心素养目标清晰明确,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德性含量了如指掌和高度关注,更要对课堂教学资源的筛选紧密地与德性相关联,全方位地使德性、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融会贯通,以做到德育课程教学向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德性的方向发展。(4)课后德性作业被忽略。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在课堂教学结束之余,4第一章四元课堂之建构背景和意义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的实践体验性作业,这本是该课程教学固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课程德育落地的关键环节和德性彰显的最重要一环,但现实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却寥寥无几,甚至荡然无存。即使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大多也是流于形式,在作业设置上要么完成难度较大,要么脱离学生生活,至于作业布置以后学生是否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可能就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对作业设计有何研究了。那么,“道德与法治”课程到底需要不需要布置课外作业呢?答案是肯定的!鲁洁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的生活化只能是它回归生活世界的一个前提条件,却不是它的充分条件…我们这门课的改革不能到此为止。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回到生活中去,促使人们去过一种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也就是说,《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紧紧植根于生活的土壤,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书本知识向儿童的生活拓展延伸。而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式或唯一方式就是课后作业,因为它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可以“将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注重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所以,如何设置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让其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一座桥梁,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2.育人过程缺乏潺潺文化。翻开《道德与法治》教材,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如潺潺溪水流淌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思想精华。这些思想精华对于培育和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国家将中华优秀文化植入《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要考量,是国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和所开辟的重要渠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诸多教师对课程教材所蕴含的文化成分往往挖掘不足、发挥不力,育人过程极度缺乏如潺潺溪流的中华优秀文化,严重缺失文化育人的方式、氛围、手段和功效。(1)课堂文化育人内容少。表现在:一是教学时空缺乏文化氛围。一些教S四无课堂敖学论师误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为学生讲德说法,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说教为主,虚谈道德,空说法律,让原本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缺乏文化内容、缺乏文化熏陶、缺乏文化营养。殊不知,道德中镶嵌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道德,教学理应使课堂营造起浓浓的文化氛围,把学生沐浴在文化熏陶的浓厚气氛中。二是教学过程缺乏文化贯穿。虽然有些教师能够从课程教材中挖掘出一点文化元素,但形单影只,充其量只有一个点,分量太轻,没有形成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文化线”。课堂缺乏“文化”的贯穿,因而就显得文化育人的力度不够、效果就差。虽然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能挖掘一些文化点,但由于这些文化点支离破碎,或主题不集中,或深度不够,或缺乏一定的逻辑,不能一以贯之,因而也会给人一种课堂文化成分不浓厚的感觉。经验表明,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往往要贯穿着一条“以文化人”的文化主线,只有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育人效果。(2)教师文化素养不够高。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上的文化表现力远远不够甚至缺乏,大白话的“嗯”“啊”“对”“是”“好”“棒”等用词用语单调重复、枯燥无味,有思想有灵魂的经典文化故事、经典文化名段、经典文化名句、名人名言警句等的引用少之又少或缺乏,甚至就连成语都较少出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中,教学过程极为缺少潺潺不断的文化溪流,整堂课文化元素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文化学识不够宽厚,因而显得文化素养不高。文化素养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知识面是否宽泛、学问程度是否厚墩的问题。深厚的文化素养需要日积月累和长时间的积淀。如果教师没有对各方面知识广泛猎取的兴趣爱好,形不成日常看书、开阔视野的学习习惯,只停留在所学专业单项领域的知识块链上,是不可能有宽厚的文化素养的。(3)师生对话欠缺文化味。表现在:一是教师“问题对话”缺少文化内涵。我们看到,《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与实施“问题对话”时,往往忽视本堂课有关“问题”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的渗透,而仅仅把传递某些知识作为教学的指向和问题对话的重要内容,没有认识到在“问题对话”中浸入“文化”内涵、加大文化成分权6···试读结束···...

    2023-03-07 四元玉鉴是哪个朝代的 四元玉鉴是什么时代朱世杰的著作

  • 课堂教学微创56例》王红顺,秦爱英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课堂教学微创56例》【作者】王红顺,秦爱英作【页数】266【出版社】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22.01【ISBN号】978-7-5329-6458-1【价格】58.00【分类】课堂教学-教案(教育)-汇编【参考文献】王红顺,秦爱英作.课堂教学微创56例.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22.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课堂教学微创56例》内容提要:如何备课,备出的课才有分量怎么让教师撰写的工作总结“活”+“动”起来如何有效提升作业的效果培优补差怎么做效果才好思维导图经怎么唱效果才好改变一点点,教学大不同,作者立足于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教学细节出发,聚焦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培优补差等中的56个典型问题,提炼总结出了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微创意。这些创意全部经过实践检验,教师拿来即用,实用可操作,能够快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的魅力。《课堂教学微创56例》内容试读EDUCATIONDISCOVERY发现为教师立言备课篇备课篇/53.制作课件(微视频、微课程),设计导学卡。4.内容消化:对教案上的内容要融会贯通、熟记于心,即上课时要脱稿。技能训练:对要求有感情朗诵的内容自己要先练一练,对要在黑板上示范的生字、地图自己要先写一写、画一画,对课堂演示实验要提前做一做…只有这样,教师示范、操作演示时才有底气。四、协作分工观集体备课各环节不可或缺,各有侧重。1.初备(初案),突出“五个围绕”。(1)围绕课程标准,深人钻研教材及整合课程资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点)。(2)围绕三维目标落实,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教与学的基本策略设计、教学情境设计。(3)围绕新课堂的基本环节,预设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达标训练的主要问题,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并准备问题拓展生成的多种预设。(4)围绕个备中的困惑和疑问,做好发言准备。(5)围绕课堂内容,做好课堂各环节的时间预设。2.集备(共案),抓好“五个方面”。(1)站在“学者”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的解读等。(2)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4)说明问题设计及其意图,做好课堂生成问题的预案。(5)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3.个人复备(个案),突出备学情。课上续备(续案),突出备生成;课后补备(补案),突出备反思,备改进。6/课堂教学微创56例五、产品(成果)观备课要有理论或实践成果,即成果可视化。比如对课标、教材进行立体解读,就要拿出对照课程标准解读学科教材、对照单元要求解读单元内容、对照篇章要求解读篇章内容的三级解读文本。六、创新观从个人设计走向集智协作设计;从教案设计走向学案设计(即从教的设计走向学的设计);从课时设计走向单元、学时设计;从目标、内容、方法、资源评价的正向设计走向从评价出发倒退的翻转设计;从单一关注课时目标设计走向三类、三级、三种目标链设计;从预设过度的静态设计走向目标、问题、方法等多元开放的动态生成设计:从单一设计走向整体建构、系统设计;从教学性教学设计走向教育性教学设计;从内容设计走向为概念而学的全局性理解设计;从仅关注知识获得设计走向思维、素养双生长设计;从仅有学科意识设计走向课程意识、跨学科协作落实综合素养设计。比如翻转教学设计。传统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先确定教学目标,再确定学习内容,最后设置达标检测。而翻转教学设计则是先确定学习目标,再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设计教学策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又比如特级教师李志欣的“三单备课”。一备“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主要是引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以此对课堂教学形成重要的辅助,具体包含教材分析、知识建构、背景知识、问题展台、学习评价五个板块。二备“课堂学习指导纲要”,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法则,整体优化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和···试读结束···...

    2023-03-07

  • 围棋是体育

    围棋是体育运动,围棋是高度的脑力运动,一盘棋的艺术表现,在于它的构思严谨,变化无穷。一个围棋运动员对每一着棋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考虑到得失取舍,考虑到一般规律和特殊变化。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围棋运动员走下的每一着棋,都是高度脑力运动的结果。点评:这段文字描述了围棋需要高度的脑力运动,每一着棋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得失取舍,考虑到一般规律和特殊变化,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这段文字深刻地揭示了围棋的艺术之美,可以说是对围棋的精彩描述,值得赞赏。...

    2023-02-21 围棋 脑力运动教案 围棋 脑力运动视频

  • 实考分包括体育分吗(实考分)

    不包括。实考分只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的成绩。关于实考分包括体育分吗,实考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高考报志愿时是按照投档分数进行录取的。2、在高考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卷子的批阅,高考生就可以查询到各自的高考成绩,在每人对自身的高考成绩了解的情况下,然后根据各自考生高考成绩符合的要求进行不同批次的志愿填报工作。3、对于不同分数的考生来说,如何将自身的分数得到最大的用途,减少与自身分数相近的高考生的竞争,那么志愿的填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4、分数相近的人可能会填报相似的大学,竞争很大的,可能就是一分失去了机会。5、所以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是考研高考生运气和实力的时刻。6、大学再进行录取的时候只能够在填报有该大学志愿的考生中进行选择,没有填报该大学志愿的高考生是不能够被这所大学录取的。...

    2023-02-21

  • 教师盒子-A四步速成英语课堂教学用语|百度网盘下载

    课程介绍您将收获明白有效的课堂用语选择使用合适正确的英语课堂用语适合人群英语一线教师、教研员培训机构、名师工作室老师致力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老师原价78《教师盒子-A四步速成英语课堂教学用语》限时众筹6.9[红包]会员、代理、合伙人可通过右上角专属链接返佣...

    2023-02-07 课堂教学课堂用语韵句化 课堂教学用语有哪些

  • 教师盒子-A四步速成英语课堂教学用语|百度网盘下载

    A四步速成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官方78《教师盒子-A四步速成英语课堂教学用语》亲子2.0会员免费,在已购-2.0会员中学习代理、合伙人专享50%捐赠回报...

    2023-01-28 课堂教学英语翻译 课堂教学英语怎么说

  • S37812023年体育单招文化课|百度网盘下载

    3980《S37812023年体育单招文化课》],即可获得学习权限...

    2023-01-28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